纪念一百年前为中国东北人民奉献一生的基督徒医生们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长期以来的舆论和教育系统的片面宣传,使大陆教育系统里的年轻人对很多基督徒在上个世纪毕生为中国人民的牺牲和爱心奉献完全不了解。

这里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在此介绍一位为张学良将军和袁世凯总统所熟知的毕生奉献给中国东北人民的英国基督徒医生司督阁。

东北地区教会的救助活动是中国红十字会救助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督徒传教士与中国红十字会一起,为解救深受战争蹂躏的灾区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些著名的基督教传教士,在战争结束后,受到了中国朝野人士的嘉许。直隶总督袁世凯给司督阁医生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代表朝廷向他表达了谢忱之意:

尊敬的克里斯蒂(即司督阁,作者注。)先生:

因为您在日俄战争中对沈阳及沈阳周围地区那些无家可归和穷困人们仁慈和及时的帮助,无私地为他们提供食物、衣服和药品,请允许我,直隶总督,代表朝廷对您表示感谢。我真诚地希望在上帝的保佑下,光大您的普世之爱,在您一直深深热爱着的中国人民中间继续从事您的工作。

祝您健康愉快!

您的真诚朋友直隶总督袁世凯

1905年7月7日于天津

司督阁医生(Dugald Christie, 1855-1936)英国籍苏格兰人,是近代来华著名英籍医学博士,基督耶稣的使者,从1882年至1923年在我国东北地区施医,历经40年,先后创办了盛京(今沈阳)施医院、女施医院、盛京西医学堂,是第一位将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东北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  

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前身是于1883年由司督阁医生在沈阳兴建的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医院成立的早期带有慈善性质,有对患者免费看病的记录。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与司督阁医生商谈后,决定在盛京施医院东侧拨地一块,每年拨银3000两,筹建奉天医科大学。1909年,司督阁医生又从英国募集5000英镑,补充建校资金。1912年,奉天医科大学建成,后改名为盛京医科大学。在此之后,盛京施医院不断发展。1949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并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网站:http://www.sj-hospital.org/

近代东北地区天灾人祸频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战乱和天灾期间,东北的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参加救灾医疗工作,为减轻人民痛苦尽了一份力,但对于挣扎在痛苦边缘的东北人民来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此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一些传教士,因此被广大东北民众所感念和铭记。

司督阁医生,东北基督教传教士的杰出代表,在其长达40余年的施医布道生涯中,他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病痛,并在救灾活动中挽救了无数灾民的生命,在他结束东北的施医布道生涯返回祖国以后,当时的东北民众并没有因为其离去而忘记他,人们在其亲手缔造的盛京施医院前面为其竖立了一座青铜半身塑像。

1926年10月17日,在司督阁医生塑像的仪式上,张学良将军亲手揭下塑像上覆盖着的中国旗帜。在花岗岩基座上面有一段中文铭文,叙述了司督阁医生在沈阳的劳动,并对其作出的贡献表达了感激之情,最后,用以下话语结束了全篇:“为了保持对他的永久记忆,竖立这座青铜雕像的一笔钱已经被筹集起来,如上对他生活的简短叙述,作为对所有阅读者的一种激励,已经被镌刻在石头上。” 司督阁医生只是广大基督徒传教士中的一位典型代表,其间,还有许多默默无闻地为广大东北民众奉献爱心的基督徒医生,他们的一些故事至今仍流传在当地民众当中。人们铭记他们,是因为他们带来的是其救苦救难的善举。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30年代前的近半个世纪内,中国东北地区遭受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乱,即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日俄战争。战乱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救助,成了饱受痛苦折磨的人渡过灾难、重新生活的希望。在东北的一些基督教传教士,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也投身于这些救助活动之中,向身受苦难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脱离苦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战争初期,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隔绝,位于东北腹地的奉天并未感受到战争的威胁,社会秩序井然。直到当年7月末,驻守奉天的左宝贵接到朝廷旨令开赴朝鲜战场参战,这里的人们才感受到战争的威胁。也就在此时,在奉天的司督阁医生就已经开始了救治伤兵的工作。许多在平壤受伤的官兵住进了盛京施医院。盛京将军后来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伤员直接送到盛京施医院进行治疗。到10月28日早上,清军战败的消息已经广为人知,恐慌笼罩着整个奉天,城市处于骚乱的边缘。司督阁医生安排好可靠的人员管理教堂和医院后,便带着家人退避到营口。奉天的救助活动也就此告一段落。

随着司督阁医生南下营口,基督教会救治伤兵的工作也转移到这里。当战争的硝烟笼罩在营口上空时,激烈的战斗持续不断,由于当时中国军队中没有任何战地救护服务组织,很多伤兵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司督阁医生在营口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于1894年12月3日建立了营口红十字医院,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红十字医院。医院设在一处租用的客栈内,共有8位医生,营口港的戴利医生被推举为负责人,全面主持红十字医院的工作。这些人中,除了从营口港军舰上来的两个人是外科医生外,其余的人都是基督教传教士。

医院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前来救治的伤员并不多,一些前来接受治疗的士兵只是出于无奈,因为当时中国军队中没有疗救的任何手段。但早期接受治疗的人回去以后,讲述了在医院受到的照顾,人们奔走相告,消息在军队中迅速传开,官兵对医院的信任与日俱增,送到医院接受治疗的伤员开始多了起来。正如司督阁医生在一份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医院应诊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军。那些早期治愈出院的伤兵对于树立其后来者接受外国人治疗的信心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医院的伤兵数量也随着战争的继续而增加。” 为此,医院不得不多租赁几家客栈,以容纳不断增加的伤员。诊疗工作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在红十字医院存在的数月时间里,1000多名伤员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治疗。基督教医师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清朝官员公开承认红十字会,并表示随时为红十字会的工作提供帮助。“ 甲午之役,营口红十字医院治疗伤兵,教会中西人士亲进汤药,夜以继日,兵士感激。”

战争结束后,清朝光绪皇帝授予了红十字医院包括司督阁医生在内的几位主要医生双龙宝星三级勋章,以表彰其在战争中所作的贡献。

1904—1905年,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远东的霸权而在中国东北大打出手,中国东北地区成了战争的主战场。日俄战争中,日、俄两军在中国土地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争夺战是奉天大会战,是役,俄军投入40万兵力,日军也投入30多万兵力,战役从1905年2月下旬一直持续到3月10日,最终以日军攻陷奉天,俄军败退而告终。奉天大会战,给无数中国居民带来巨大灾难。奉天府尹在“道上遇见穷民数十次,有四五十一伙的,有一百多一伙的,来拦舆喊冤,哭声震地”,诉说他们“家产房屋,烧掠已空”的苦难。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俄军从奉天败退后,大批伤员涌入奉天的教会医院。在战役的最后一天清晨,伤员陆续来到盛京施医院, “上午9点钟,手术室开始忙碌,一个接一个的中国人和俄国人被抬了进来,整整一天,我们一直忙个不停”。随着伤员涌入奉天的还有大量的难民。据估计,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除逃到新民屯和其他地方的数千难民之外,进入奉天的难民总数约9万人。

东北地区教会的救助活动是中国红十字会救助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督徒传教士与中国红十字会一起,为解救深受战争蹂躏的灾区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些著名的基督教传教士,在战争结束后,受到了中国朝野人士的嘉许。直隶总督袁世凯给司督阁医生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代表朝廷向他表达了谢忱之意:

尊敬的克里斯蒂(即司督阁,作者注。)先生:

因为您在日俄战争中对沈阳及沈阳周围地区那些无家可归和穷困人们仁慈和及时的帮助,无私地为他们提供食物、衣服和药品,请允许我,直隶总督,代表朝廷对您表示感谢。我真诚地希望在上帝的保佑下,光大您的普世之爱,在您一直深深热爱着的中国人民中间继续从事您的工作。

祝您健康愉快!

您的真诚朋友直隶总督袁世凯

1905年7月7日于天津

附:1800-1950:中国的医院都是些谁建立的?

在网上浏览中看到耶鲁大学的1800-1950年中国的西医医院与医学机构的统计表(//www.yale.edu/adhoc/WMC/InstitutionsInventory.pdf)

它对中国1800-1950年有西医的医院和医学机构进行了统计。各条目所列内容包括所在省、所在市、所在市旧名,医院或医学机构名称、建立与资助机构、建立年份、资料档案所在地,以及备注。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海外许多年了,大概知道中国现代的医院开始于基督教传教士,但在多大程度上是基督教传教士的贡献,还从来没有看到过统计资料。出于好奇,我开始仔细分析这份资料。这是耶鲁大学仍在进行中的一项调查工作,因此网页中列了一个叫David Luesink的电子邮件地址,要大家对列表有更正或补充就向他报告。我下面的分析就是根据该列表截至2014年9月的资料。统计表中共列出了1800-1950年中国的527所现代(即有西医)的医院和医学机构。我把它们分成以下五大类进行统计:1)教会设立与资助的;2)设立与资助单位尚不不清楚的;3)公立或军队医院;4)红十字会医院;5)私立医院或其他(不属于前述的任何一种)机构医院。分省统计的结果见本文后面附录。这里是全国总计的情况。括号中的数字是同一类中的医院或医学机构最早建立的年份。

全国总计(Total):527家
教会设立与资助医院与医学机构:351(1835)
设立与资助单位未确定医院与医学机构:144(1890)
公立或军队医院:18 (1908 或 1911)
红十字会医院: 5 (1907)
私立医院或其他机构医院: 9(1900)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在527家有西医的现代医院和医疗机构中,有144家现在还不能确定当时的建立和资助机构。在剩下的383家中,由教会和传教士建立的是351家,占91.6%;公立或军队医院为18家,占4.7%;红十字会建立的5家,占1.3%;私立或其他机构医院9家,占2.4%。

国内其他著名教会医院名单:

1、1835年广州眼科医局后改为广州博济医院

(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中国第一间西医医院)

2、1844年上海仁济医院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3、1866年上海同仁医院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4、1877年苏州公济医院

(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5、1883年苏州博习医院

(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医院,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6、1883年济南共和医学校

(现为齐鲁大学医学院又称齐鲁大学医科)

7、1885年北京道济医院(现为北京市第六医院)

8、1890年,济南华美医院与医校

(现山东大学附属医院)

9、1898年,广州花地精神病医院(中国第一所西式疗法精神病 医院,现为广州市脑科医院)

10、1903年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

(现为上海第二医学院)

11、1905年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12、1906年,协和医学堂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前身,由5个教会合作开办,19 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解放军301医院前身)

13、1907年由传教士组织的中国红十字会救助中心

(上海华山医 院)

14、1907年上海圣玛利亚医院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15、1900年普仁医院

(现为北京市普仁医院、无锡市普仁医院)

16、1913年泸州福音医院

(现川南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17、1914年湘雅医学校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8、1919年山西川至医学校

(现为山西医科大学)

19、1926年宏恩医院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20、1928年汉口协和医学堂

(现为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汉口协 和医院)

摘自 http://reader.epubee.com/books/mobile/09/09ffb8bb567d517175858188da52c485/text00013.html#footnote_content_txt007_24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