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育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

基督教教育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

第一課                 簡介與再思

第二課                 歷史篇(一):舊約宗教教育與中國基督教教育史

第三課                 歷史篇(二):新約宗教教育與耶穌

第四課                 歷史篇(三):新約宗教教育與初期教會

第五課                 歷史篇(四):教會歷史教育概覽

第六課                 神學篇(一):認識神

第七課                 神學篇(二):認識人

第八課                 組織篇(一):教會

第九課                 組織篇(二):家庭

第十課                 心理篇

第十一課            宗旨與目標(一)

第十二課            宗旨與目標(二)

第十三課            領袖訓練(一):僕人領袖

第十四課            領袖訓練(二):集體領袖

第十五課            成人教育(一):青年篇

第十六課            成人教育(二):中年篇

第十七課            成人教育(三):老年篇

第十八課            家庭教育(一):兒童篇

第十九課            家庭教育(二):青少年篇

第二十課            家庭教育(三):家庭篇(上)

第廿一課            家庭教育(四):家庭篇(中)

第廿二課            家庭教育(五):家庭篇(下)

第廿三課            改變生命的教育

第廿四課            總結和呼召

 

第一課 簡介與再思

 

本課重點:提出全新的基督教教育的定義,挑戰舊有的神學概念,指出基督教教育是為全世界預備的,通過全體聖徒,影響帶動世人受教歸主,以達致生命改變的終極目的。

 

1.何謂基督教教育

1.1基督教教育不僅僅是

1.1.1主日學教育

1.1.2神學院訓練

1.1.3教會培訓班

1.1.4家庭教育基督化

 

1.2全面平衡的基督教教育定義(經文參考:以弗所書4:1-16)

1.2.1 基督教教育是以天國神學為神學基礎,將有關天國的神學帶進人的生命生活中教育。

1.2.2  基督教教育是以地上教會為組織基礎的全面教育。

1.2.3  基督教教育是以基督身體為對象的教育。

1.2.4  基督教教育是以成全聖徒為目的的教育。

 

2.基督教教育的反思與再思

2.1聖徒是從世界分裂出來,還是從人中“分別為聖”?

彼得前書2:11“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欲,這私欲是與靈魂爭戰的。”

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2.2聖徒是過世俗的生活,還是在地如同在天?(羅13章)

2.3再談基督教教育的定義(羅1:4—5)

分別為聖+使命=影響世界,改變生命的基督教教育

 

3.總結

3.1基督教教育是為全世界預備的,終極目的是要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神的名而信服真理。

3.2基督教教育普及是通過全體聖徒,帶動世人歸主,使人的生活與生命接合,表彰基督的香氣。

3.3基督教教育的對象是每一個人,無年齡、無國界、無種族、也無性別之分,乃是根據不同文化、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需要而分別教育。

3.4基督教教育的環境可大可小,教會全體乃基督身體,見證的總體。家庭團契是基督的中心單位,個人生活、事奉、工作是基督教教育的基軸細胞。

 

思考:

1.你所處教會的基督教教育事工是否片面?

2.你心中的基督教教育是什麼?

 

 

 

第二課歷史篇(一)舊約宗教教育與中國基督教教育史

 

本課重點:從舊約歷史來看宗教教育的特點,也從中國的教育史看基督教教育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強調教育的目的和中心乃是讓人更加認識神。

重申定義:基督教教育是幫助、教導、傳授、影響人們與神建立一種真實而又堅固之生命關係的行為過程,是在基督身體裡進行的一切活動和互動。

 

1.舊約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和過程(申6:4—9)

1.1目的:認識神。以色列的信仰是教育的中心,而神人約定是以色列的信仰中心。

1.2過程:以家庭為教育的基礎單位(申4:9)。以色列民從小在家學習認字,目的是為能閱讀聖經。

 

2.猶太人教育制度的建立

2.1在家庭中

2.2文士在以斯拉時期出現(拉7:10—11)

2.3兩約之間開始有學校

2.3.1便沙勒(House of Learning)

2.3.2耶孫設立學堂

2.3.3西便舒下令孩童當上課

2.3.4約書亞便加馬拉下令為六歲以上孩童設立學校

2.4教育制度

2.4.1男孩子五歲時開始學習聖經

2.4.2十三歲作門徒

2.4.3十五歲學習塔金木,相當於釋經學。

2.4.4女子在家接受教育

 

3.中國的基督教教育史

3.1簡史

3.1.1馬禮遜1818年建立英華書院

3.1.2 1847年哈巴建立第一所基督教學校

3.1.3 1852年哈巴夫人設立第一所女子學校

3.2基督教教育對中國教育的貢獻

3.2.1新的教育制度建立

3.2.2女子教育建立

3.2.3專業人才的造就

 

問題:

1.從歷史我們看到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麼?

2.教育的目的和中心是什麼?

 

 

第三課 歷史篇(二) 新約宗教教育與耶穌

 

本課重點:通過查考基督生平的教育事奉,我們看見耶穌所處的文化背景,祂的教導特色,以及祂的影響力。我們要效法基督的教育方式,更好地開展教會教育事工。

 

約翰福音3:2“這人夜裡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跡,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從神而來的教師配得我們的注意、尊敬和敬畏。

 

1.耶穌的教導背景:羅馬統治,希臘(希利尼)文化,埃及,巴比倫,敘利亞,希臘,羅馬,亞細亞。耶穌身處多元文化背景中。

1.1第1世紀猶太教中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宗教制度

1.1.1律法這字原文為“托拉”,意即“教訓”。

1.1.2兩約之間散居的猶太人在各地建會堂,成為宗教教育的中心。

1.1.3招收門徒的老師稱為“拉比”,意即“我的偉人”。

1.2根據馬太、馬可二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

1.2.1馬太福音4: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1.2.2馬可福音1:14―15“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信福音。’”

1.3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出來“教訓”人。路加音福4:14―15“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祂的名聲就傳遍了四方,祂在會堂裡教訓人,眾人都稱讚祂。到底“傳道”與“教訓”,二者之間有何分別?

1.4耶穌因其傳道、教訓的工作所得的稱號:

1.4.1拉比:有門徒對老師敬仰的意思,因為耶穌招收一班門徒在自己身邊。馬可福音3:14“祂就設立了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1.4.2夫子:常常被翻譯為“主”,肯定帶有對教師權威之承認。

 

2.教導特點

2.1耶穌的教導既傳統又不傳統(突破)

2.1.1傳統

2.1.1.1馬可福音12:28—34,律法的教導

2.1.1.2馬可福音1:21—28,在會堂裡的教導

2.1.1.3馬可福音1:16—20,招聚門徒的教導

2.1.1.4馬可福音2:25-26,引經據典的教導

2.1.2不傳統

2.1.2.1馬可福音2:13公開講論:“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祂來,祂便教訓他們。”

2.1.2.2馬可福音2:14―17,教婦女、稅吏、罪人、孩子

2.1.2.3馬太福音12:38—42,比約拿、所羅門更有智慧

2.1.2.4馬可福音6:1-6,先知和教師

2.2耶穌的教導有權柄、有智慧

2.2.1帶有權柄:馬太福音7:28-29“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祂的教訓;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因為神的教訓,“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約7:15—16)

比較舊約先知所說“耶和華如此說”,以及耶穌所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

2.2.2,帶有智慧

路加福音2:46-47記載耶穌十二歲時上耶路撒冷去守逾越節,祂父母親自回去找祂。“過了三天,就遇見祂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祂的,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

馬可福音6:2“到了安息日,祂在會堂裡教訓人。眾人聽見,就甚希奇,說:‘這人從那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祂的是什麼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2.3耶穌的教導溫柔但卻嚴厲(約6:60—69)

2.4耶穌的教導激發想像力

2.5耶穌的教導是言傳身教(約13:12-17,34―35),愛,服侍,犧牲

2.6耶穌的教導是在愛的關係中進行。最大誡命就是“愛”。

 

3.耶穌的教導方法和影響力:言傳身教、影響生命。

 

問題:怎樣做一個像主一樣的教師?耶穌的教導是否含蓋了基督教教育的所有特色?

 

 

 

第四課 歷史篇(三)新約宗教教育與初期教會

 

本課重點:通過查考幾處重要經文,來思想初期教會的教育事工特色,以便激發我們思考現今教會教育事工與眾不同之處。

 

1.複習耶穌的教導方法和基督教教育的四大特質。

 

2.初期教會的基督教教育特點:

2.1使徒時代的教會教育事工

2.1.1傳福音(林前15:3—4)

2.1.2教導耶穌語錄,生死兩路

2.2初期教會教育事工的特色:

2.2.1使徒行傳2:41—44

2.2.1.1大家渴慕並學習使徒的教訓

2.2.1.2因有共同的信仰和生命彼此能溝通與分享

2.2.1.3祈禱和擘餅是教會對神的敬拜並對主基督的記念

2.2.1.4五旬節新成立的教會隨即獲得眾人的投入與認同

2.2.2哥林多前書14:26“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2.2.2.1初期教會聚會的氣氛是自由、活潑的,不是墨守成規的。

2.2.2.2出席聚會的人都積極地參與

2.2.2.3各人按照神所賜下的屬靈恩賜對教會有所貢獻

2.2.2.4目的是使教會的成員都得造就

2.2.3希伯來書10:24—25

2.2.3.1眾人主動地對教會中其他的信徒採取關懷、愛護和鼓勵的行動。

2.2.3.2經常參加聚會與其他信徒一同崇拜並建立相交的關係,是教會集體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

2.2.3.3初期教會有一堅強的信念,認為主再來的日子快要臨近,因此更當殷勤過基督徒應過的日子。

2.3從初期教會事奉看教育事工

2.3.1事奉的足義:基本上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服侍。

2.3.1.1舊約時代的利未人和祭司曾經被神分別為聖,作事奉神的工作。

2.3.1.2馬太福音4:11,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後,“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服侍)祂”。

2.3.1.3馬太福音8:15,耶穌把彼得岳母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侍耶穌。

2.3.2教會的事奉

2.3.2.1傳福音是“使人與神和好的事奉(職分廣’:哥林多後書5:18“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2.3.2.2造就、與成全信徒是教會的事奉:以弗所書4:11-12“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2.3.2.3祈禱、傳道是教會的事奉:使徒行傳6:4“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2.3.2.4使徒行傳6:3“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當時所選出七名管理飯食的人也是初期教會最早的“執事”。

 

問題:初期教會與今日的教會有什麼不同之處?

 

 

 

第五課 歷史篇(四) 教會歷史教育概覽

 

本課重點:通過學習教會歷史,熟悉基督教教育的歷史,從而瞭解神是歷史的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人認識神並順服神的心意。

 

教會歷史教育概覽:

1.第3世紀稱為“後使徒時代”,教會仍然甚注重教育的事工。

1.1基督徒的家庭繼續遵守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6:4的教訓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1.2基督徒殷勤參加一種稱為“學習神話語的聚會”,其中主要內容為教導聖經的真理。

1.3由於教會內外漸有異端邪說的興起,教會更加以教導真理為最佳的防護。

 

2.第4世紀為基督教歷史帶來新的一頁

2.1主後313年,羅馬皇帝康士坦丁歸信基督,下令准許基督徒有崇拜的自由。

2.2主後381年,羅馬皇帝提阿島斯宣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家宗教信仰,終結任何基督教信仰的逼迫和反對。

2.3教會開始設主“教義問答學校”,以三年培訓課程預備新信徒接受洗禮,這些學校尤其在非洲亞歷山大城為著名,其中教父革利免及門徒俄利根對教育事工貢獻良多。

 

3.第5世紀之後雖然羅馬政局混亂,教會仍然繼續生長擴張,惟教導方式有所改變。

3.1羅馬帝國版圖之北遭受日耳曼民族的侵略,使政治人心動盪不安。

3.2教會中有苦修主義及修道院之興起,成為知識分子避難所在,又是學術研究中心,結果是西方文化得以保存。

3.3中世紀一般稱為“黑暗時期”,主要因為野蠻民族南侵之後,國家貧困,環境惡劣,造成一般市民甚至教會教牧,無機會接受教育,文肓之風昌盛。教會轉用僅式、聖像、遊行、民間遺傳等工具,以求保存部分宗教意識。

3.4第8世紀查理曼大帝自己雖然文盲,卻從英國聘來學者,教導宮庭上下官員,又下令教會主教及修道院主持人皆應殷勤向學,好學子弟到處奔波,尋找並投入知名老師之門下,這些學者群聚的中心,便成為以後“大學”之前身,例如最早的巴黎大學,有“三科”,即文法、修詞和邏輯,以及“四科”,即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神學被認為是“眾學之母”,超越世上一切的知識及學問,然後醫學和法律也深為人敬重。

 

4.歐洲中世紀後期以及文藝復興運動

4.1隨著手藝、輕工業的發達,小市紛紛建立,中產階級勢力日增,影響歐洲傳統封建制度的衰落與破壞。

4.2羅馬教庭發動多次十字軍東征,使許多農民奴隸得以參軍,見識外邊世界之後,不願回復從前生活方式。

4.3學術界發現希臘羅馬古典著作之手抄本,研究之風昌盛,帶來文藝復興運動,直接影響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

 

5.第16世紀及以後的宗教改革運動

5.1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人,都由教會中的知識教牧人員和大學教授所組成。

5.2這運動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是使每一個信徒都能以自己的方言去閱讀聖經,然後明白神的救恩,並供應屬靈生命的成長。

5.3為達成這個目標,改革教(基督教新教)的國家,便朝向建立普及初級(小學)教育的方向邁進。

5.4改運動之後,基督教舊教(羅馬天主教)也大受衝擊,而開始藉著耶穌會發動自己的普及初級教育。

5.5英國國教(即聖公會)雖然保持舊教的行政組織和崇拜僅式,教義上卻接受了改革的思想。

5.6第18世紀時,聖公會“低教會派”中有羅拔持、雷其斯為教育貧苦失學的礦工兒童設立“主日學”。主日學運動以後為世界各地的教會所採納,成重要的教育事工。

 

問題:

1.為什麼神學被稱為眾學之母?

2.宗教改革帶來了怎樣的復興?

 

 

第六課 神學篇(一):認識神

 

本課重點:首次提出“認識神”是基督教教育的神學基礎之關鍵,也提出基督教教育的中心課題–生命。基督教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生命。

 

1.認識神的基礎―基督教教育的中心課題是“生命”

1.1生命

1.1.1神是生命的源頭,詩篇36:9“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1.1.2神是生命的主宰,創世記2:7

1.1.3神是生命的道路,詩篇16: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 希伯來文“生命”的意義不單指現今屬血肉生命的存在,乃是指屬神的人在神裡面的永生的福樂。
  • 希臘文“生命”的意義不單指時間上的長久,乃是著重生命的本質和人藉著主耶穌基督與神和好關係。

1.1.4約翰福音3:16“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1.1.5神是生命,約翰福音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2死亡

1.2.1死亡乃是生命的相反和敵對

1.2.2死亡使我們受制於時間和空間的自然律

1.2.3死亡包括兩個層次:自然肉身死亡,和屬靈生命的死亡(與神隔絕)。

約翰福音5:24“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

約翰福音8:51“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遠不見死。”

羅馬書8:6“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加拉太書2:5“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

 

2.認識神的結果―基督教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永生”

2.1福音乃是生命的宣告

2.2生死問題使我們與世界分別出來–“出生入死”

2.3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傳播生命

2.3.1受福音“新生命”

2.3.2傳福音“傳遞生命”

2.3.3活福音“成全聖徒”

 

問題:

1.“生”與“死”的定義是什麼?

1.基督教教育的最大使命是什麼?

 

 

第七課 神學篇(二):認識人

 

本課重點:提出基督教教育神學基礎的第二大部分–認識人。認識人“永恆的形像”以及“與神隔絕”的本像,從而提出基督教教育的中心問題–生命。

 

1.複習基督教教育定義:基督教教育即在基督身體所進行的一切活動和互動。

 

2.人的問題

2.1永恆的印記:神的形像

創世記1:26—27,人是按照神的形像創造的,因此人有尊貴的價值與高貴的身分,每個人都有永恆的價值。

2.2人的墮落:與神隔絕

創世記第3章:墮落的結果不能改變人存活的能力,墮落的結果不能改變人永恆的價值,墮落的結果不能阻礙人學習與夢想的能力;但是,墮落卻可以使人與神隔絕,墮落卻可以使人失去永恆的能力,墮落卻可以使人落在死亡的阻咒中。

2.3生命的恢愎,也就是基督教教育的內容、目的和過程。基督教教育是生命的傳遞與再造。

2.3.1認識神

2.3.2與神建立關係

2.3.3培育新生命

2.4人與團體的關係

哥林多前書12:12“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

以弗所書4:12-13、15-16 神與個人、個人與屬靈團體:基督教教育的兩大要素,也就是基督教教育的對象。兩者缺一不可,都要發展、建立、平衡!

 

問題:

1.基督教教育神學基礎是什麼?

2.基督教教育的中心問題是什麼?

 

 

第八課 組織篇(一):教會

 

本課重點:進入基督教教育的組織基礎的學習,透過教會教育事工的基礎和功用,看見基督教教育事工的目的和現有的組織類型。

 

教會:是一群被呼召的人。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1.教會教育事工的四方面

1.1神學基礎(意義)

1.2教育內容(課程)

1.3組織策劃(關係)

1.4事工運作(教學)

總結:理想教育模式―目標―課程―組織―教學(實踐)

 

2.教會教育事工的基礎

2.1神學工場:我們信仰的根基和內容是什麼?

2.2教會傳統:我們教會特有的歷史傳承是什麼?

2.3教會現況:我們教會現處的時代、文化、環境是什麼?

 

3.教會教育事工的功用

3.1傳福音      3.5同事奉

3.2建教會      3.6加團契

3.3興崇拜      3.7勤輔導

3.4教真理      3.8服務人

 

4.教會教育事工組織原則:靈活、彈性、更新變化

 

5.教會事工的組織類型

5.1六類事工

5.1.1學校

5.1.2主日學

5.1.3學道班

5.1.4事奉訓練班

5.1.5延伸教育

5.1.6社區服務教育

5.2類型

5.2.1獨立型:獨立管理

5.2.2直線式:權責連鎖

5.2.3委員會式:委員合作

5.2.4同工會式:集體領導式

5.2.5隨遇而安式:無計劃定規

 

問題:你教會的教育事工屬哪一類型的組織方式?怎樣完善和改進?

 

 

第九課 組織篇(二):家庭

 

本課重點:提出家庭作為基軸單位的重要意義,幫助我們更加珍惜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形式,因為家庭能反映出神創造的義意,就是“愛”,而愛的傳達也是基督教教育的重大課題。

 

1.文化變遷中的家庭

1.1家庭失去和諧的十大因素

1.1.1工業化

1.1.2大都會形成

1.1.3科技發展

1.1.4消遣看傾向的社會

1.1.5服務業進入家庭

1.1.6宗教影響力衰微

1.1.7以子女為中心

1.1.8婦女社會地位提高

1.1.9知識爆炸

1.1.10自動化

1.2家庭變化的情況

1.2.1婚姻從組織關係變為伴侶關係

1.2.2婚姻的伴侶關係從固定角色變為流動角色

1.2.3核心家庭排擠散式家庭

1.2.4—人決定成為二人共同決定

1.2.5圈內走向圈外

 

2.家庭仍是基礎(社會、教會的基礎)

每個社會,每個教會,都是由最基礎的單位–家庭–組成的,因此家庭在教育的事工中影響極大。

 

3.家庭的影響力

3.1生命的教育:父母言傳身教,以生命影響生命。

3.2愛的教育:全家在血緣與愛的關係中成長。

3.3行為(關係)教育:言行一致,用行動來表明信仰。

 

4.家庭與教會的關聯

4.1聖經中的教育觀:家庭乃最初的教育基礎場所。

4.2教會走向家庭:小組和團契更加能帶動教會的復興和增長。

4.3家庭的投入:各年齡、各階段、各層次的事奉都可以在教會的家庭中得到體現。

 

問題:

1.為什麼家庭是基督教教育最為重要的組織基礎?

2.你的家庭教育是否應當有所調整或改變?

 

 

第十課 心理篇

 

本課重點:提出世俗心理學和基督教信仰的衝突所在,同時指出基督教心理學的可取之處,幫助我們初步瞭解教育心理學的四個理論和教育的定律。

 

1.心理學和基督教信仰

1.1為何互抵觸?

1.1.1信心和經驗論的抵觸

1.1.2新經驗挑戰信仰內容

1.1.3每種科學都是信仰的一種表達(一種信仰)

1.2誤差在何處?

1.2.1否定人的經驗(一概否定論)

1.2.2否定神所造的科學

1.2.3害怕挑戰與改變

1.3正確的基督教心理學

運用神給我們的智慧,瞭解人心理的本質、構造,通過信仰的光照與帶領,幫助人更好地瞭解自我,瞭解世界,最終瞭解神的真理,認識神,得到身心靈全面的醫治。

 

2.基督教的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幫助我們明白福音,活出福音,但卻永不得取代福音!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心理–耶穌是偉大的教育心理學家。

2.1條件理論:有條件的學習心理(神在舊約的啟示)

2.2實踐理論:眼中的世界和人(經驗學習心理)

2.3發展理論:人格發展,衝突,協調(生命教學心理)

2.4存在理論:真假,生死,空虛與目的(關係宣教心理)

 

3.教育的定律

3.1人們學習的方式決定了教導的方式。

3.2教導者只是負責激發學習者,不是喂他,不是代替他。

3.2.1教導人如何思考

3.2.2教導人如何學習

3.2.3教導人如何做到

 

4.學習的四個層次:

4.1無知無能力

4.2有意識無能力

4.3有意識有能力

4.4無意識無能力

 

問題:

心理學怎樣幫助我們建立好的基督教教育呢?

 

 

第十一課 宗旨與目標(一)

 

本課重點:提出基督教教育的宗旨是以全人培育為焦點,而目標則是以培育門徒為目的,最終使人過成聖的、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1.以全人培育為焦點

1.1人格組成三方面:信仰,情感,行為

1.1.1信仰(信):信心的四層面

1.1.1.1相信

1.1.1.2信任

1.1.1.3順服

1.1.1.4盼望

1.1.2情感(情):人的心往往決定行為,心裡的感情會使人決定要不要追求某種信念,並為之付上代價。

1.1.3行為(行):人所持守、所相信的,往往指引他的行為,但行為是最終、也是最難走的一步。

1.2我們關注的乃是全人

1.3我們的教育是生命的傳遞

1.4學以致用,“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各書)。

1.5本于信以致於信

我們的教育是為叫全人全面健康的發展。

 

2.以培育門徒為目的。四因素理論:

2.1人是主動的:有神的形像,是萬物之靈

2.2人是結構性的:被造之物,有限,有罪

2.3環境也是結構性的:被造之物,伏在人的管理之下

2.4世界是被啟示的:有人所不能理解的靈界。

使門徒在四因素中調整配合,過一種學習的生活。

 

問題:你的教會是否以培育全人為教育事工的目標呢?

 

 

第十二課 宗旨與目標(二)

 

 

3.以傳遞生命為方法:以生命影響生命

3.1以“作榜樣”為方法:什麼是“榜樣”?對另一位在情感上強烈認同他的整個角色,不止是公開的行為。認同#模仿,榜樣包含人格的所有層面:能力、知識、動機、意識、感覺等等。

3.2以“愛的關係”為基礎:“愛”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傳遞愛的生命是主題,若沒有愛的關係作為基礎,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林前13章)

 

4.以人際關係為方位

團體的重要:基督教教育的特色乃在於“基督身體裡”這個基礎。我們的教育方法源自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則離不開群體,而基督教教育若離了團體的長進,就不再是基督教教育了。(弗4章)

 

5.以生命流露為成果

神學根基                              基督教教育應用

1.生命使基督徒分別出來—-全人全會眾

2.生命的目標是像基督的樣式—-促進此改變

3.生命的溝通在人際之間—-成全聖徒,建立基督的身體

4.生命的動態在於愛的親密—-發展“愛”

 

問題:為什麼要以“愛的關係”為教會一切事工的基礎?

 

 

第十三課 領袖訓練(一):僕人領袖

 

本課重點:提出基督教教育的領袖首先當是“僕人”,是用服侍和榜樣來帶領弟兄姊妹生命的成長。挑戰舊有的領袖思想,再次強調基督教教育的基軸,方法乃是生命傳遞,言傳身教。

 

僕人領袖:馬太福音20:25-28“如何做?”“怎麼做?”實踐課程開始。

 

1.想像身體

教會是誰的?牧師的角色,會眾的角色

錯誤的地方:牧師是服侍者、帶領者

信徒是被服侍者,功能不明確—-沒有讓身體中的每個肢體都成為服侍者

正確的觀念:互相服侍,人人皆祭司

 

2.僕人領袖:馬太福音20:25-28

2.1世俗的領袖:操權、掌控、命令、傳達

2.2屬靈的領袖:僕人的特質

2.2.1僕人的關係:僕人乃眾人“當中”的一位,人人平等,分莩,分擔,雙向流通的關係

2.2.2僕人的任務:服侍,捨命

2.2.3僕人的方法:行動,榜樣,學基督的樣式,效法基督,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1—5)

 

問題:怎樣做一位“僕人領袖”?

 

 

第十四課 領袖訓練(二):集體領袖

 

本課重點:繼續討論牧者領袖教育訓練中的位置,和存在的問題及挑戰。再次提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用榜樣來作教育方式。

 

1.牧師的角色

1.1眾多服侍者中的一位

1.2領受神的引導,在多人中作榜樣,發動他人去服侍

 

2.牧師的挑戰

2.1分享講臺:培訓信徒祭司參與教導服侍

2.2分享回應:集體靈修,分享心得,彼此教導

2.3跨越鴻溝:傳道人與平信徒無關

 

3.牧師的為人:分享自己,真實生活的表露,真實生命的表白。

3.1成為榜樣,但不是成為完美

3.2反映福音乃是在人的弱點上顯出神的能力來

3.3成為他人可以認同的榜樣

 

4.教育角色:非正式教育是最有意義的教育,個人培育,集體成長,人人傳道,人人服侍。

4.1生命傳道

4.2生命宣教

4.3生命服侍

 

5.身體“榜樣”:教會為整體,一起成長,經歷合一,領袖團體。

5.1代表性合一:長執會,教牧同工會

5.2全教會在社區中作榜樣

5.3基督教會(身體)在世界上作榜樣

 

問題:牧者的角色是什麼?

 

 

第十五課 成人教育(一):青年篇

 

本課重點:解釋青年人的定義及需要,根據他們的需要而提出教育事工可以參考的七大課題,以及青年教育事工的重點。

 

1.青年人的定義

1.1世界上並無公認年齡指標(大約18—39歲之間)

1.2約有75%至80%的青年成人居住在大城市,而青年人占城市人口的14%。

1.3目前的青年成人多半在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出生,因此差距巨大。

 

2.青年成人的需要

2.1青年人與其他年齡層的差異很大(時代十天然人性)

2.2青年人各自之間差異巨大:環境,本性,需求,興趣,能力,處境等等

2.3大學生中的次文化

2.3.1社團次文化

2.3.2職業次文化

2.3.3學術次文化

2.3.4特立獨行者(憤世嫉俗文化)

2.4青年是受教與教學最有力的時期

2.5青年人的心理危機是認同,若不能妥善解決此問題,會導致身分模糊(隔離感)。

 

3.教會與青年成人

3.1三種青年人類型

3.1.1解放者:自由釋放,傳統束縛鬆懈,自我放逐

3.1.2懷疑一切,厭倦形式與教條

3.1.3追尋者:探索對象是自己

3.2以青年人的需要為基礎的七大課題

3.2.1什麼是每日生活的權威?

3.2.2什麼是我們所委身的?

3.2.3什麼角度看世界是好的?什麼角度看它是“邪惡”的?

3.2.4性的問題

3.2.5發揮我們的最大能力(作管家)

3.2.6誰是鄰舍?

3.2.7地上的禱告和敬拜有何意義?

3.3青年教育事工的重點在繼續強調基督教的本質。

3.3.1宣告福音的真實

3.3.2鼓勵人回應基督的愛

3.3.3教導服侍的天職

3.3.4有意義的真正崇拜

3.3.5深入的團契相交生活

3.3.6青年領袖的榜樣作用

 

問題:你教會的教育事工可否由青年人來領航?

 

 

第十六課 成人教育(二):中年篇

 

本課重點:解釋中年人的定義及需要,根據他們的需要提出中年人教育事工的重點。

 

1.中年人的定義

1.1是被遺忘的一群嗎?是魅尬的年齡嗎?是憂慮的年齡嗎?

1.2中年期40—65歲

1.3特徵是成就感,工作收成期,經驗最高峰,名利雙收時

1.4是負責任的年齡,家庭、工作等等的責權

1.5是“結帳”的時期,總結而不再尋求

1.6是適應的時期

 

2.中年人的特性

2.1生理上的變化:老化,健康問題出現,能力衰退。

2.2社會的特徵:子女長大離家,家庭問題再次轉化為婚姻挑戰。職業的重要性隱約可見。中年人開始喜歡靜態事物,開始參加社團等等。

2.3心理與智力的特性:同樣,甚至有較年青人更強的學習能力,有經驗,有渴望吸收知識的能力。

2.4情感上的特性:面臨情感或心理穩定與成熟的挑戰

2.4.1應變能力

2.4.2寬廣的自我投入

2.4.3超越身體

2.4.4自我超越

2.4.5滿意自己的身體

2.4.6信仰的成熟

 

3.教會的中年人事工

3.1切合實際而有創意的聖經教導

3.2提供生活潛在課題的指南與方針

3.3指引和輔導如何適應困難的生活環境

3.4參與適合中年人的社團與休閒活動

3.5向中年人傳福音

3.6引導中年人進入真正學科的經驗

 

 

第十七課 成人教育(三):老年篇

 

本課重點:提出老年人在社會上的一些新變化,以及教會中老年人教育事工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辦法。

 

1.老年人年齡定義

1.1超過65歲的人,占了半數嗎?

1.2以前老年是少類人的獎品,現在多數人都可以享受老年。

 

2.老年人的新趨勢

2.1社會隔離的孤單感覺,使老人衰老,心理疾病等情況日趨嚴重。

2.2死亡的新型態:社會死亡,關係死亡,顏死今老化

2.3生活型態:家居生活,無業無創,使老年人錯誤地評估自我。

2.4成見的影響:活在過去,不接受現實,不合作,不學習,不改變。

2.5其他社會問題:拋棄老人,否認老年人,不重視老年人。

 

3.基督徒老年事工的問題

3.1老年人占教會人數的多數

3.2教會仿佛並不太需要老年人來領導,來作榜樣

3.3受排擠,受挑戰

3.4老年人團契變為“吃喝團契”,次數少,內容輕,不冷不熱,不疼不癢

 

4.老年人教育事工

4.1基督教教育目標再溫習:

4.1.1使地上的一切具有求生價值

4.1.2恢復兒女、父母、長輩的和睦

4.1.3愛的教育

4.1.4神的價值觀

4.2計劃的建議:

4.2.1計劃退休生活

4.2.2計劃教會服侍

4.2.3計劃晚年家庭

4.2.4計劃葬禮遺囑

4.3探訪:

4.3.1靈修生活

4.3.2禱告生活

4.3.3研經生活

4.3.4輔導生活

4.4宣教:

4.4.1社區傳福音

4.4.2發單張

4.4.3作見證

 

問題:你教會的老年教育事工怎樣可以更好地開展?

 

 

第十八課 家庭教育(一):兒童篇

 

本課重點:提出家庭中心的教育事工是極其重要的,並初步探討幼兒的教育開始于心的建立,挑戰舊有的幼兒教育模式。

 

1.當代幼教工作

把最好的給孩子:衣,食,住,行,樂,才……

從簡單變為複雜

超出理論的人類文明:並不需要現代神學研究出“如何”教養子女,人類早已明白幼兒心理學和方法論。

 

2.學習始于心的建立

2.1現在的孩子缺乏願意的心,沒有想要、希望、樂意的學習心態。

2.2現在的孩子缺乏不斷向上的心

2.3學習並不始於知識,而是始于心的建立(比契免博士)。

2.4目的在前,心的意向領導知識。

3.聖經中的學習模式

3.1人的“心”這個字在聖經中出現了八百次以上

3.2詩篇78篇中學習次序:建立心今知今生活應用

 

4.好的基督教教育兒童教育

4.1挑戰

4.1.1孩子難以掌握聖經真理(抽象的原則)

4.1.2聖經故事通常是教導工具,描述的歷史是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同背景的事物。

4.1.3基督教教育的“對/錯”氛圍,使孩子困擾,不能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4.2方法推薦

4.2.1聖經是怎麼放在一起的

4.2.2聖經人物

4.2.3偉大基督徒

4.2.4偉大詩歌

4.2.5偉大宣教士和宗派領袖

4.2.6神,救恩,人,世界的概念

4.3兒童的思考方式

4.3.1認知結構:必須成長,才能學習

4.3.2不能逆轉的順序

4.3.3平衡的過程:維持內在的平衡乃是學習的關鍵所在

4.3.4學習理論的要素

4.3.4.1結構階段

4.3.4.2物質環境的經驗

4.3.4.3社會環境的經驗

 

問題:當代的幼兒教育與我們所提倡的幼兒教育有何差別?

 

 

第十九課 家庭教育(二):青少年篇

 

本課重點:提出青少年教育事工的挑戰和重要性,分享林真兒自己曾實施過的青少年教育事工經驗,也就是建立以家庭為細胞的青少年教育事工。

 

1.挑戰

缺乏青少年輔導

正值父母親更年期,家庭危機重重

青少年自身的特質

1.1半成人(身體與心智打戰)

1.2尋找自己的世界觀(渴望自由)

1.3情感受困,皮膚饑餓

1.4有夢想和激情,急需引導

1.5模仿能力強,容易學習榜樣

 

2.為什麼家庭和教會需要結合?

對教會

2.1缺乏領袖

2.2時空限制

2.3無責權管教

 

對家庭

2.4缺乏同年齡團契

2.5空間狹窄,無法自由

2.6管教大於友情

 

3.以家庭為細胞的青少年教育事工

3.1需要

3.1.1孩子需要父母之愛,家庭溫暖

3.1.2孩子需要同輩的影響力

3.1.3孩子需要行為榜樣

3.2方法推薦

3.2.1青少年團契(固定場所,但可更新,有家的感覺)

3.2.2父母團契(培養輔導,交換子女,一對一教育)

3.2.3家庭聯合崇拜(全家或幾家人一同敬拜神)

3.2.4輔導事工(交換對象,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己的輔導(除父母外

3.2.5家庭禱告會(在聖靈中團契)

3.2.6聯合團契(父母與子女團契,交流,溝通,增進友誼)

 

4.讓青少年作青少年

4.1不要催逼他們成長

4.2不要小看他們年青

4.3合乎中道,發揮功用,齊進神家

 

問題:你教會教育事工中的青少年需要是什麼?有何可改進的地方?

 

第二十課 家庭教育(三):家庭篇(上)

重點:用三次信息時間來分享基督教教育的家庭篇,強調教會與家庭結合的教育重要性。從家庭的歷史和其奧秘性,來看家庭教育的精髓,以及神在家庭教育中的心意。

現代基督教教育的路徑仍是屬課堂式的路徑,這是一個“大悲劇”。因為我們傳達的,不是學術,不是知識,乃是生活,生命的真理,若傳達方法不能與傳達的信息配合,就會扭曲信息的本身!

 

1.學習理論重溫

1.1認知結構

1.2不可逆轉的順序

1.3平衡架構

1.4環境的經驗

申命記6:6-7,聖經必須被當作生活與可以活出的事實來傳達。

 

2.家庭

2.1重溫舊約和新約的家庭教育

2.2基督化家庭的焦點

2.2.1基督徒的婚姻是回應神的旨意(林前7:32-40^

2.2.2基督徒的理想是在孝道維繫下,達到個人的聖潔

2.2.3基督徒的標準不外乎神完全的旨意:“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

一樣。”(太5:48)

2.2.4基督徒應該分別為聖,不應與世俗所倡導的方式聯合,縱使他們的方法具有某些價值(弗4章)。

2.2.5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在於作門徒,而家庭最能適當地反映此目標(太28:19-20)。

2.2.6基督徒家庭的情感狀態是自由與饒恕:“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6)

2.2.7基督徒家庭的盼望,乃是基督徒裡一切的事均可成就。“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

2.3理想的基督化家庭

2.3.1夫妻關係:“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是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前3:7)

2.3.1.1讓自己值得尊敬,瞭解相互尊重乃是快樂和討神喜悅之婚姻所必須的。

2.3.1.2彼此仁慈相待、包容,付上愛與接受愛。

2.3.1.3愛能遮掩許多罪,不論斷

2.3.1.4基督是一家之主

2.3.1.5自製,和平……

 

 

第廿一課 家庭教育(四):家庭篇(中)

 

重點:用三次信息時間來分享基督教教育的家庭篇,強調教會與家庭結合的教育重要性,從家庭的歷史和其奧秘性,來看家庭教育的精髓,以及神在家庭教育中的心意。

 

2.3理想的基督化家庭(續)

2.3.2靈修生活:“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或作:當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以各樣的智慧),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

2.3.2.1常彼此代禱

2.3.2.2家庭學科,靈修

2.3.2.3各自有靈修和私下的敬拜

2.3.2.4教導孩子有自己的靈修生活

2.3.2.5桌前團契(table fellowship)

2.3.3家庭乃是學校

2.3.3.1兒女照看:按著主的教訓和警戒來養育。“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弗6:1)

2.3.3.2青年人:“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5:4)

2.3.3.3父母榜樣:自律榜樣。“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詩101:2)

2.3.3.4文化娛樂:“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2.3.4教庭與教會的關係

2.3.4.1參加教會(參與事工,事奉,主日學,團契等):“耶和華啊,我喜愛你所住的殿和你顯榮耀的居所。”(詩26:8)

2.3.4.2教育的機構(教會學校):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申6:6)

2.3.4.3教會工作、事奉重要性,奉獻等):“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9)

2.3.5家庭與社會的關係

2.3.5.1鄰舍:和平共處,榜樣原則,社區的鹽和光,宣教團體。“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約4:11)

2.3.5.2社會團體:公民義務,責任,奉公守法,社會道德柄准。

 

 

第廿二課 家庭教育(五):家庭篇(下)

 

重點:用三次信息時間來分享基督教教育的家庭篇,強調教會與家庭結合的教育重要性,從家庭的歷史和其奧秘性,來看家庭教育的精髓,以及神在家庭教育中的心意。

 

1.教育內容

1.1需要發展一套廣為使用的課程:教會十家庭

1.2應當教導信仰中的信念內容:“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1:13)

真理+行動

認知+經驗

1.3信仰的信念內容應該以經驗的形式和教導:“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聽道要行道。

1.4信仰的信念內容必須在關係的架構中教導

1.5整合認知與情感層面

帶領學習者檢查並表達自己對信仰的感覺和態度

暴露在他人的感覺、態度、價值與認知中

1.6激發父母與子女有關信仰的分享

1.7激發教會同工和各年齡層信徒的分享

1.8充分允許個別化(不同的特色,不要統一化)

 

2.教會環境

2.1同儕團體的學習經驗(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類別)

2.2傳統的師生關係應重新界定(彼此學習,愛的關係)

2.3成人、兒童+友誼(相互尊重,相互共嗚,惺惺相惜)

2.4成人、兒童分享信仰

2.5各年齡層本身或之間的互動與分享

2.6崇拜、主日學、宣教的平衡發展

 

3.家庭環境

3.1父母應為信仰生活的合宜榜樣

3.2父母應接受對兒女進行基督徒培育的責任

3.3應幫助父母與子女發展傳達信仰生命與生活的關係

3.4應架構出親子之間溝通性的相會

3.5建議親子之間分莩,並討論信仰與生活或經驗

 

4.建議方法:教養子女和成人教育

4.1關杯

4.2小組

4.3研經

 

結論:孩子教育的關鍵在於“成人教育”。

 

 

第廿三課 改變生命的教育

 

本課重點:總結基督教教育的生命能力,乃是在基督救恩的基石上建造改變生命的過程。重申教育的定律乃是“學習的方式”決定“教導的方式”,教育的三個基本目標,以及一些特例。

 

1.基督的生命:知識和生命結合,漸漸長成基督的身量。

1.1基本層次:無意識無能力—-初生生命狀態

1.2第二層次:有意識無能力—-學習知識

1.3第三層次:有意識有能力—-知識生命結合的操練

1.4第四層次:無意識有能力—-自然生命的流

教育的定律:不是隨心所欲地強迫別人學習接受,乃是瞭解對方的需要和情況,根據“學習的方式”來決足“教導的方式”。

 

2.基督教教育的三個目標:

2.1教導人如何思考:確實地改變人的思想,人人價值觀開始深入生活領域。

2.2教導人如何學習:創造持續學習的學習者,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改變。

2.3教導人如何做到:信仰與生命接合,不只是頭腦的知識,更是從心到至手到的過程。

 

3.特例:

3.1危機時分,直接領導,提供解決的途徑,而不是讓對方繼續自己摸索。

3.2失敗時分,特別幫助、鼓勵,而不是讓對方獨自面對成長的必要過程。

3.3興奮時分,與對方同莩生命的長進,加快步子跟上學習激情。

 

4.總結:基督教教育是幫助、教導、傳授、影響人們與神建立真實而又堅固之生命關係的行為過程,是帶有生命能力的改變生命的教育。

 

問題:基督教教育的三個基本目標是什麼?

 

 

第廿四課 總結和呼召

 

本課重點:總結本課程的內容,提出需要改革的挑戰,用“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朝著基督的標杆直奔”作為呼召,願每一位學生都能突破自我,負起基督教教育的使命和責任。

 

1.永遠不回頭,不管路有多遠(流行歌詞)

1.1基督教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時間長,範圍廣,人容易灰心、疲倦,但是經過生命改變的人,不會再願意回到過去,不管前多麼遙遠。

1.2基督教教育是互動的教育:今天為師,明天為生,每個人都在學習,成長,改變,因此不要居功自傲,也不要妄自菲薄。

1.3基督教教育是今天的教育:永遠處於現在時態,每天都在教育,每天都在學習。

 

2.愛是恒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一8)

2.1基督教教育是愛的教育:通過建立愛的榜樣,愛的關係,使人與神加深愛的連接,活出愛來。

2.2基督教教育是活的見證:通過生命不斷的表彰和流露,讓人看到並自願過永生的生活,朝著標杆直奔。

2.3基督教教育是主的托負:你我都有責任承擔基督教教育的任務,因為這是主的托負和我們的使命。

 

問題:

1.請複述基督教教育的神學基礎是什麼。

2.請用自己的話形容教會已開展的教育事工有哪些,並指出其強弱之處,提供新的教育事工計劃(例如:怎樣加強兒童,青少年事工;怎樣加強家庭教育中心的事工等等)。

 

願神復興祂的工作,也就是你我每一位的生命事奉!一切榮耀都歸祂!阿們!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