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青年会和其他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会服务团体

YMCA (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 亦即非政府非盈利青年志愿机构的基督教青年会,主耶稣诞生后的公元1844年创立于英国伦敦,而后再逐渐扩展至全世界各地。一百七十多年来,YMCA (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一直本着基督服务的精神,透过教育、文化、技艺、体育、露营、社团服务等有关事工的推行,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群、美之均衡发展;同时透过世界各地青年的交流活动,扩展国际友谊的领域,以促进世界人类的和平。YMCA是以国际青年教育团体的角色,来进行各项的服务,目前全世界YMCA活动网已遍及120多个国家,会员人数已达5,800万人。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on white mat on grass field
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Pexels.com

组织宗旨及目标

宗旨- 团结青年同志、发扬基督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建立美满社会。
会训-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使命- 发挥耶稣基督之爱和服务的精神,结合有心贡献人士,推动各项事工及活动以培养灵、智、体、群的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美满社会。

YMCA (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 亦即基督教青年会 是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会服务团体,已具有170 多年的历史。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于1895年,并存在至今,其努力目标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不但注意个人的灵德,而且还看重体、智、群三方面的提练。”

国际会徽

左侧为世界青年会同盟会徽,外环为五大洲名称。X与P为希腊文缩写,其意义为表征主耶稣基督。中心是表征圣经,引用约翰福音17章21节的经训:“使他们都合二为一”,以联合同道青年达致建立天国在人间之目的。中央为青年会正徽,三角外边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圣,内边代表人的德智体三育均衡成长。双环的外环表示生命及宇宙秩序的完整和统一,内环则代表信誓、友谊和爱心。右侧为青年会简略的会徽,由红色三角及蓝色字母构成,这是一般最为普通使用的简徽。

 

World_Alliance_of_YMCAs_logo

 

巴黎本旨

 

1844年,由乔治威廉等12名青年,在伦敦创立的YMCA迅远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成立许多YMCA组织。 1855年8月22日八国38个YMCA组织中的99位青年代表们,齐聚巴黎,他们因对耶稣基督共通的忠诚而彼此缔结;并一致认同为了对所有青年有所贡献,必须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为理想而努力。于是,他们将存在他们心中的认知记录下来,制定成一个基准。这便是今日众所周知的「巴黎本旨」。巴黎本旨在一百年后的世界YMCA协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上再度被重申,非仅如此,它更被视为重整基督教运动的一项重要文献。巴黎本旨:「基督教青年会之旨趣,在联合同道青年,即凡愿按照圣经奉耶稣基督为上帝与救主,心信躬行为其门徒,更愿协力推展天国于青年之间者。」

 

初创时期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1844年6月6日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创立于英国伦敦,希望通过坚定信仰和推动社会服务活动来改善青年人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现已蓬勃发展于世界各地,在约110个国家有青年会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青年会活动1851年传到美国后,逐渐从单纯以宗教活动为号召的青年职工团体,发展成以“德、智、体、群”四育为宗旨的社会活动机构。首先将四育思想完整提出并定为宗旨的是纽约基督教青年会,1866年总干事麦克班尼(Robert R. McBurney)正式将四育定为宗旨-“青年会之内容为德育、体育、智育、群育(spiritual,mental,physical,social)诸部。盖所以求完人之幸福,使身、心、灵俱臻理想之发达也”。1854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成 立了“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 in U.S.A. and Canada)。1855年,欧美各国青年会在巴黎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组成“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World Alliance of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Society),1878年并存在至今,20世纪后,青年会逐渐从对个别青年施加影响,扩大成为对整个社会推行改良主义、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督教的外围团体了。
青年会据《圣经》新约马可福音十章四十五节的经文,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会训,意思是不要受人的服事,而要为别人服务。以德智体群为宗旨 ,顾立克(Halsey Gulick,1865-1918)所设计的会徽上,分别有spirit,body,mind三个英文字,代表身、心、灵三个层面,会徽三角后面有PX的重叠英文符号,是希腊文“基督”的字首。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宗旨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它要发扬基督的社会福音,实施社会的改造计划。它不但注意个人的灵德,而且还看重体、智、群三方面的提练。”
青年会主要分以职业青年为主的城市青年会和以学生为主的学校青年会两部分。中国最早建立的是学校青年会,1885年由传教士施美志 和毕海澜分别成立于福州英华书院和河北通州潞河书院,当时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也没有专职的青年会干事。1888年北美协会应在华传教团体和个人的请求,派魏夏德针对东方国家对青年会的需要,以及北美协会能提供的帮助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进行了长达4年的实地考察。魏夏德对“国外传教运动”极感兴趣,希望青年会能发展到“传教区域”,终于在1886年的美国诺斯菲尔德大会上决定在所有传教地区开展青年会工作。在华传教士认为教会大学在20世纪“对于中国的贡献,当不亚于19世纪中大西洋沿岸各大学对于美国的贡献”的观点对他非常鼓舞。1890年在华外国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大会,魏夏德报告了青年会事工,大会决议向北美协会请求派人。1896年北美协会总干事和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世界学盟)发起人兼总干事穆德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了所有高等教育机关,“使中国学生确实知道加入世界基督教学生团体的利益。”在他来华之前,学校青年会只有5个,他访问鼓励后增加了22个。1896年11月3日至5日,穆德召集27个学校青年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组成“中国学塾基督幼徒会”,形成了青年会全国组织,随即以团体会员参加世界学盟。1898年,北美协会续派格林、路义思、巴乐满来华。1899年,又续派苏君来华组成了北美协会中国干事部。1899年5月,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大会。1900年1月6日,路义思在曹锡赓帮助下,为职业青年创办了第一个城市青年会-上海青年会。1901年宋愚溪加入天津青年会,他们是最早为青年会服务的中国人。到1901年,全国共有学校青年会40处,城市青年会3处(天津、上海及香港),中国干事2人,外国干事6人(包括派驻朝鲜1人),永久会所只有天津1处。但是青年会选择知识界青年为其工作对象、重要城市为其工作地点的工作方针,已基本确立,形成了青年会两大基本工作形式-城市青年会和学校青年会。

 

形成时期

 

基本工作方式确定后,青年会必须运用新方法才能开拓,否则“必将限于教会学校之内。”青年会在教育界有特殊工作的必要,和当时国人对科学的渴望,穆德建议用科学演讲来,并他说服普渡大学教授饶森伯从事青年会工作。北美协会1902年派饶森伯来华,开始在南京向参加乡试的举子们进行科学演讲,给那些受传统教育的士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收效很好。后来,他扩大了科学演讲的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农林、实验等项目,还赴欧美收集题材与仪器。1912年3月在南京演讲时,政府内阁人员皆赴会,一致表示应该提倡科学。在不断邀请的鼓励下,青年会于1912年12月第六次全国大会上决定成立“讲演部”,想通过演讲计划,“博得全国政商学界对于青年会之信仰”,进一步开展工作。1913年余日章任讲演部主任,在多达14个省进行了带有实物表证的演讲,听众达几十万人,“使有势力的领袖们感动得落泪,并采取坚决的行动”,对中国学界及非基督徒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讲演部成了青年会“突出的特殊项目”,“事业最重要之工具”。
1902年5月26日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大会,修订青年会宪章,城市青年会正式参加全国组织,定名为“中韩港基督教青年会”(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s of China,Korea and Hong Kong),活动范围包括朝鲜,去掉“学塾”二字,使青年会成为包括社会各界的青年宗教组织,全国机构称“中韩港基督教青年会总委办”。这时有中国及朝鲜干事12人,外国干事11人。1907年召开的基督教入华百年纪念大会,对青年会的工作十分肯定。
青年会还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者,1902年在天津和上海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1908年11月17日,北美协会派晏士纳为体育干事,正式开始了现代体育的训练与推动。他在上海青年会组建教练班,培训体育干事人才,举行健身班、运动队、团体比赛、体格检查、及沐浴等。在每个青年会里,有健身房和体育事工是基本的要求。“全国参加体育程序之总次数,恒在百万以上。”还举办体育干事训练学校。1909年(一说1910年)在南京召开南洋工业展览会时,在青年会的主办下,在南京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运动会。有各地运动员150人出席,参观者达万人以上。1913年青年会在马尼拉还举办了中日菲三国参加的远东运动会,训练参赛选手及会务筹备均由青年会主办。1914年在北京天坛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体育运动会。
1905年留学日本形成高潮,1906年青年会派王正廷在东京神田美士化町的日本青年会会所设立了最早的留日青年会。1909年成立留美学生青年会,王正廷任总干事,翌年余日章继任。1910年成立留英青年会。青年会因有相应国外的组织,从留学生中征得不少愿意献身青年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如晏阳初、傅若愚、蒋廷黻、刘湛恩、全绍武等都为青年会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是世界基督教青年协会和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团体会员,与世界基督教团体保持联系也是中国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基本任务。1899年,福州神学院教授陈敏望出席美国诺思菲尔德及威廉姆斯顿的世界学盟第二次会议,成为青年会派往国外的第一人。1904年,曹锡赓以友谊学习名额赴美国考察,这种“友谊学习”方式后来发展成为固定方式,对干事本身和青年会运动都有极大收益。1900年南京金陵大学黄荣良出席法国凡尔赛的世界学盟大会;1902年北京大学陈维城出席丹麦苏罗城的世界学盟大会和挪威克利荀尼亚的青年会世界大会;1905年曹锡赓出席荷兰新德城的青年会世界大会。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和会议的联系,青年会才成为世界青年会和世界学生运动的一员。1912年6月,经全国协会呈请,中华民国内务部正式批准青年会全国协会立案。1912年,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决定在上海建立总部,改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Y.M.C.A. in China),推举巴乐满为第一任总干事。朝鲜青年会自行组织总会。这时,全国有市会25处,会员11300人;校会105处,会员3876人。青年会逐渐扩大,任务加重,开始分部办工,有总务部、庶务部、城市部、学生部、书报部、体育部和讲演部。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论及基督教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影响时,提到对中国的西方教育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就是中华基督教中华青年会。“从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1885年到中国直到1949年,青年会一直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推动力。”。

巴黎本旨

 

1844年,由乔治威廉等12名青年,在伦敦创立的YMCA迅远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成立许多YMCA组织。 1855年8月22日八国38个YMCA组织中的99位青年代表们,齐聚巴黎,他们因对耶稣基督共通的忠诚而彼此缔结;并一致认同为了对所有青年有所贡献,必须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为理想而努力。于是,他们将存在他们心中的认知记录下来,制定成一个基准。这便是今日众所周知的「巴黎本旨」。巴黎本旨在一百年后的世界YMCA协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上再度被重申,非仅如此,它更被视为重整基督教运动的一项重要文献。巴黎本旨:「基督教青年会之旨趣,在联合同道青年,即凡愿按照圣经奉耶稣基督为上帝与救主,心信躬行为其门徒,更愿协力推展天国于青年之间者。」
基督教青年会之旨趣,在联合同道青年,即凡愿按照圣经,奉耶稣基督救世主,心信躬行为其门徒,更愿协力推广天国于青年之间者。

 

康帕拉原则

 

第6届青年会世界协会大会于己于1973年7月18日至25日在康帕拉会议,再次确认[巴黎本旨]之原则及实施,同时通过附加下列[康帕拉原则]。[巴黎本旨是表达基督为此一联合各宗派之世界性团契运动中心,一致采取开明的会员政策,以广纳不同的信仰、年龄、性别及社会背景人士。]
巴黎本旨并不是要规定任何基督教青年会所规定的会籍条件,而应由世界协会之成员审慎酌订。
巴黎本旨声明,世界协会之成员具有绝对自由采用其他词语,以及表达青年的目的,俾能符合其服务对象的需要及愿望,只要世界协会认为此等用语与巴黎本旨吻合者就可行,认识青年会在今日世界中的特性,确认本旨的行动,即凡青年会及其会员是与上帝同工的,应致力于:

 

1、谋求全人类平等机会与正义。
2、致力及维护人与人的关系,以爱心了解其特有的环境。
3、致力及维护青年会及社会中之组织与规定,以包容那些忠实、有深度及创造力的事情。
4、致力及维护领袖人才及事工的典范,以见证基督徒多方面及深远之经验。
5、致力于完人的建立。

 

面临挑战

1998年7月13日 –19日在德国召开14届世界基督教青年会大会,通过下列原则:
在第三个千年来临之际,我们认定YMCA的使命将继续以1885年通过的[巴黎本旨]为基本依据,并对YMCA作出如下定义: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基督教性质的、普世的志愿活动,它面向所有人,又尤为重视青年的真正参与,它致力于达成基督教中的理想境界—用爱、和平与和谐建公正的、万物美满生活的人类社会。
我们号召YMCA所有成员依据各自背景情况,重点关注需优先考虑的某些挑战。依据1973年制订的[康帕拉原则],我们得出以下挑战:

 

  • 分享耶稣基督教诲,致力于促进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及社区的完整。
  • 开展面向所有人(尤其是青年和妇女)的赋权运动,让他们以更强的责任心,在不同层面发挥领导作用,为建设一个平等的社会而工作。
  • 支持并推动妇女及儿童的权利。
  • 鼓励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的人们进行对话和合作,认可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并推动文化的复新。
  • 团结那些贫困的、被驱逐的、面临消亡的人们,以及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种族及少数宗教派别的人们开展工作。
  • 调解矛盾,致力于促进人们的参与和进步,这对于其实现自主极有意义。
  • 保卫上帝创造的万物不受损坏,为后代保存、保护地球的资源。
  • 为充分应对以上的挑战,YMCA将发展各层面的合作的模式,以实现自给自决。团结青年同志,发扬耶稣基督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建立美满社会。

基督教女青年会

基督教女青年会(英语: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WCA),现时全球共有125个国家设立基督教女青年会,而其主管机会称为世界基督教女青年会(英语:World YWCA),会址设于瑞士日内瓦,是一个国际组织,乃全球最大的妇女组织。全球有2500万会员。

基督教女青年会创办于1855年的英国伦敦,当时源起英国工业革命后期,创办人是金耐德夫人(Lady Kinnaird)和罗拔女士(Ms. Emma Robarts)。她们是出外到工厂工作的打工女,和跟随南丁格尔战场服务的女青年。工余她们组织圣经祈祷会,及合并宿舍服务,成立基督教女青年会。

World YWCA官方网站

 

学园传道会

学园传道会(Cru,2011年前叫做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通称“学园”或“学传”),是一个大学和大学生福音主义不分宗派的基督教组织,1951年由比尔·布莱和沃内·布莱夫妇创立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起初是一群大学生的组织。自此之后,学园传道会扩展他们的传教目标至成人专家、家庭、运动员和高中生等。学园传道团的影响力超出了大学校园范围,在体育,市场和社会的其他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影响力。2011年,学园传道会在世界191个国家有25,000名传道士。使命是要“透过不断地栽培倍增门徒,在各阶层建立属灵的运动,致力于世界的福音遍传,差遣工人到地极。”。 学园传道会也是耶稣电影项目的发起者,和“四个属灵的定律”(或称作“分享四律”、“当生命遇上祂”)的出版者。

耶稣电影项目始于1981年,致力于将电影《耶稣传》翻译成不同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分享,让所有人看到耶稣的生平故事,使到本片成为全球最多语言版本的电影,电影被超过30亿人观看超过50亿次。

其他许多基督徒青年非政府非盈利的私人志愿机构 :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